生产线分析与平衡管理技巧
发布日期:2015-02-28浏览:3109
-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程背景说明工作研究的内容1.程序分析;2.人机作业分析3共同作业4.动作分析分析5.动作经济原则并辅以案例。以简单易用的启发式(直觉式)法则,即使生产第一线人员也很容易的使用,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生产线平衡的任务,除去费时的试误法。另外,提出限制理论对生产线平衡的看法与建议,使生产线得到稳定的产出。课程对象工程师以上人员或储备干部。解决问题透过案例说明与演练,学员能够学会并应用1.程序分析;2.人机作业分析3共同作业4.动作分析分析5.动作经济原则及以启发式(直觉式)法则规划生产线的平衡,与产线管理的要点。课程时长6 H课程大纲第一单元、工作研究
 一、工作研究的内容
 二、方法研究的层次
 第二单元、程序分析
 一、基本图记号
 二、案例分析
 车间布置及流程图
 5W1H提问技术和ECRS改善原则
 工程分析
 整理分析结果
 改善后的工厂布置
 改善前后比较
 是否有再改进的空间?
 第三单元、人机作业分析
 一、分析记号
 二、案例分析
 作业者-机械分析的步骤
 分析一周期的作业
 使时间一致
 作业者─机械分析图表
 整理分析结果
 改善的着眼点
 第四单元、共同作业分析
 共同作业分析步骤
 分析一周期的作业
 使时间一致
 制作共同作业分析表
 整理分析结果
 共同作业分析的改善前后之比较
 第五单元、动作分析
 一、动作分析的目的
 二、观察作业动作的方法
 三、动素分析
 动素分析_概述
 基本动作记号(18个动作)
 基本动作分析专用纸
 动素分析_示例
 第六单元、动作经济原则
 一、动作经济原则的定义
 二、动作经济原则
 四条基本原则
 动作的三要素
 三、动作经济原则的作用和应用目的
 30个图例
 第七单元、生产线平衡
 一、产品组装爆炸图
 二、先行图(Precedencediagram)
 三、决定生产节拍及理论上的工作站数
 四、指定工作站_启发式(直觉式)法则
 五、案例及练习
 六、生产线不平衡之解决方法
 七、生产线平衡:U型线平衡
 八、直线型生产线平衡vs.U型线平衡
 九、限制理论对生产线平衡的看法与应用
 
                
 
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
    


 
	                
	                    
	            




 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
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
					 
				 
				